青岛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协会
人才服务
我的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人才服务 >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技能人才基石——代表委员为培养技能人才支招
发布时间:2022-03-08 11:03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技能人才基石——代表委员为培养技能人才支招
 
 
 
 
“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培养技能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依旧是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过去几年两会中代表委员呼吁提高技能人才政治、社会、物质地位不同,今年的代表委员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如何细化技能人才的培养,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多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营造环境 为技能人才“转型升技”
 
进一步完善工匠培育机制、发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这亦与我国正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大趋势息息相关
 
2021年,人社部印发的《“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也提出,通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
 
如何把握现有禀赋优势,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要利用好‘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做好技能传承,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有色金属焊接班班长姜涛结合自身“传帮带”情况说。几十年来,他先后培养了300多名优秀的焊接技能人员,如今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已经成长为全国和省市级的技术能手,以及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
 
 
 
结合当前时代环境,不少企业面临着技能人才培养的“转型”。“大多数制造公司尚未开发出完整的技能人才培训机制,包括激励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全国人大代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办副主任张晓庆建议,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契合度,建立一种适应教育和培训质量的财政投资体系,并逐年增加其份额,如设立市级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制造行业的人才引进,项目学科建设等事项。
 
“当前,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有探索但尚不完善,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和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全国人大代表赵峰表示,在行业内需组织精准分析人才需求,在重大工程和项目中统筹支持人才培养。
 
“我们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涵盖各行各业的资质认证和水平认证体系,推动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加速技能人才培养。”全国人大代表、佛山技师学院副院长杨珍说,行业应结合人力资源需求和行业发展目标制定行业终身学习体系资质认证和水平认证标准,推进各类认证培训。
 
产教融合 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育
 
产教融合,是代表委员谈及技能人才培养时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建议,应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抓紧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组合式激励和企业办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拨付问题,引导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我们应鼓励大型企业办好企业大学,助力打造新时代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能产业大军,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培育好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专精特新工匠人才。”邹彬说。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系,由企业承担更多人才培养的责任。他表示,应在办学体制上,强化政府统筹、行业指导的模式,深化企业参与,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责,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加快生活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专业与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服务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企业的技能人才培养应与专项培训、技能竞赛相结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科博微子集团长安电子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黄春燕表示,企业可采取“师带徒”培养、“多能工”培养、专项培养等形式,并多鼓励技能人员积极参加外部组织的职业技能比赛。
 
探索“新八级工”  畅通成才之路
 
“新八级工”,是本次两会技能人才方面的又一大热词之一。
 
当前,我国正在为技能人才探索建立“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的基础上,再增设首席技师,以达到打破技能工人成长的“天花板”“隐形门”,畅通技能人才成长渠道。
 
 
 
“建立‘新八级工’制度,一方面拓展纵向发展通道,让更多三四十岁的高级技师,有不断向上发展的职业成长空间;另一方面扩大横向发展空间,为技能人才在待遇水平、激励保障上推出新举措。全国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表示。
 
“探索建立‘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目的就是构建技能人才更为畅通的发展通道。”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装调首席技师赵郁说。通过他的调研,发现在高技能人才评聘、贯通的一系列政策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与各省市还未完善监督引导职责,基层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政策落地没有明确的主责单位。
 
“企业的高技能人才看到制度,也不知道应该找公司、协会、区县政府还是相关鉴定机构,没有明确的流程来指导实现职业发展贯通。”赵郁表示,由于在职称管理政策上未能及时与新政策接轨,蓝领高技能人才没有与之对应的职称评审标准、维度、方式和评审委员会。完全按照白领技术人员的标准和维度,高技能人才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很难获得与其技术能力对应的职称,相应政策“最后一公里”阻力重重。
 
对此赵郁建议,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细则,明确主责单位和主体责任,引领高技能人才实现职业发展贯通。“此外,持续优化技能人才薪酬体系,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技能人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同时加强表彰,不断激励技能人才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