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协会
人才服务
我的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人才服务 >
【话题讨论】如何借力数字化改革创新人才服务?
发布时间:2022-06-15 09:36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话题讨论】如何借力数字化改革创新人才服务?

让“数字赋能”人才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化建设,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并多次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近年来,各地纷纷进行数字化改革,源于杭州的健康码如今已成为我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工具。在此基础上,“数字赋能”也逐渐拓展到了人才工作领域。
 
专家指出,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以数字化为形式、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撬动人才工作各领域各方面治理变革,更重要的是坚持全局理念系统思维,提高人才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激发人才竞争力、创新力和活力,为建设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工作作为党的工作、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主动拥抱时代,进行数字化转型?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有着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又该从哪些关键环节发力?如何借力数字化改革创新人才服务?本期《话题讨论》进行探讨。
 
 
观点
用数字化提升人才发展治理水平
 
◎钟红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强调要乘势而上,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人才工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着眼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趋势,推动数字化赋能,大力提升人才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要以服务人才为核心
 
做好人才工作,人才服务是关键。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的核心在于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贴心周到的服务,真正实现让人才少跑腿、数据多跑路。这就决定了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要聚焦需求导向,坚持以才为本,将人才可感知的实际需求作为改革切入点和突破口。
 
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广泛动员人才参与信息采集、数据分享、互动引流,全面掌握人才服务需求事项,以此为依据促进人才信息和服务供需对接、快速回应,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形式、升级服务体验,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一体化服务。
 
要加快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综合体,如推进人才服务云平台、人才系统客户端、“人才码”等平台载体建设,可创新探索综合运用PC端、手机端等综合体,实现人才服务“一键直达”“一码通享”“一次办好”,以此提升人才服务工作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要以助力发展为目标
 
人才的价值在于创新创造、驱动发展。因此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不能盲目跟风、冲动上马,而应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着力点,以支撑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
 
在进行改革前,要充分调研并掌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面向人才、用人主体、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充分调研,全面分析结果,结合地方发展定位,因地制宜编制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规划,明晰人才工作改革的方法路径和平台载体。
 
尤其要着眼于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集成各系统、各部门人才数据资源,通过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建设人才数据库等,夯实人才基础数据,建立大数据资源平台,依托精准的数据分析,理清本地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解决产业人才需求不清、人才资源挖掘不够、供需匹配不精等难题,真正助力产才深度融合、资源科学匹配,从而推动人才数字化改革有的放矢、服务发展。
 
·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要以激励人才为关键
 
能否充分激发人才动能是衡量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以数字化改革为依托,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现有人才工作流程和方式方法进行重塑优化,做到精准发现人才,科学评价人才,合理使用人才,让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推动人才价值最大程度释放。
 
数字化时代新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催生新商业模式、新业态、新生产和生活方式,人才共享、人才双聘、零工经济和自由职业随之兴盛,人才的个性化特征和多样化需求更加凸显。因此,人才管理中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打破数据孤岛,突破人社、科技、教育、经信、发改等职能部门信息壁垒,归集整合各方数据资源,叠加人才数据信息价值,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了解人才、识别人才,为各类人才“精准画像”,全面客观地评价人才,根据结果匹配相应资源,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岗适配度,推动人尽其才、各展其能。
 
目前,江津区创新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开发高层次人才绩效评估系统,分类制定量化评价标准,科学设置评价标准要素权重,加强人才数据分析,引入多元主体共同评价人才,定量与定性、主观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真正把各类人才中的“千里马”“领头雁”评选出来,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和干事创业潜能。
 
 
·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要以保护人才为底线
 
人才作为党和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个人信息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在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过程中,线上数据平台集聚了庞大的人才信息,人才信息也面临着被非法窃取、泄露的风险隐患。特别是针对涉及重要领域的关键核心人才,需增强风险意识,紧绷数据安全这根弦,守好人才信息保护的安全底线。
 
要健全人才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对人才信息采集、共享、使用、开放、更新等相关流程进行明确规范,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科学管理。要加强人才个人身份、研究技术、科研成果等信息的保密工作,严格控制人才信息知晓范围,注重运用数字化手段,为人才信息保护提供有效技术支撑,深化人才个人隐私和涉密数据治理,降低非必要公开信息的曝光度,杜绝人才涉密信息泄露。
 
构建人才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要平衡好人才信息保护和数据资源流动之间的关系,在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用人单位、企业、高校、人才机构等要严格执行保密规章制度,压实人才信息保密主体责任,加大源头风险管控力度,共同夯实人才信息和数据保护基础,为人才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数字化”构建人才服务新体系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结合数字经济发展“一号工程”工作的全面推进,搭建“宜春市人才智慧平台”,优化升级“宜春市人才智能服务卡”等,不断深化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人才工作,加速形成适应新时代的精准化、智能化人才服务体系,有效地推动了宜春成为人才流入优选地。以下我根据探索情况谈一些思考和体会。
 
智能化推进跨产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数字加速度。针对工业园区企业大多各自为战,未有效形成科研合力等问题,可依托“人才智慧平台”智能数字化平台,统筹各级人才计划、人才工程的线上申报流程,收集汇总各个人才、企业背后的科研资源、成果资源、仪器资源等,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数字技术,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形成线上式数字化产业联盟体系。可打造线上人才项目对接系统,智能化应对人才发展市场化需求,构建人才市场—岗位市场智能匹配平台,整合各企业项目对接、园区“揭榜挂帅”功能,服务产业协同发展。
 
推进各项民生事业,提供人民生命健康数字保障。应对老龄化加剧、人民生命健康需求日益增多的问题,通过人才智慧平台搭建的本地人才库,统计本地各类民生领域如基层卫生、教育、社工等人才,分析构成,预测需求走势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调整,做到民生领域人才全域全覆盖的宏观调控。以宜春为例,宜春上线了市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打通了医疗数据通道,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医疗服务;同时依托人才智能服务卡,在高层次人才群体中首先试点互联网医疗新模式,如,将电子病例嵌套人才服务卡中,实现各地各医院间的病例互通,检查结果互认等,有效提升了人才服务的质量。
 
全面推广“人才智能服务卡”,让人才感受数字化温度。数字化时代的科技变革,促进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宜春综合“人才智慧平台”和“人才智能服务卡”数字化功能,创新推行人才公寓数字化管理、智能化运营。从线上申请、摇号,到线上住户、车辆信息录入等,再到线上公寓报修、租金返还等服务事项,实现人才公寓服务全程线上数字化;配备智能门锁、智能识别测温门禁系统、智能水电表及远程智能服务终端等设备,并有望与人才智慧平台服务器链接,实现数据云共享,构建人才公寓智能化运营。此外,人才智慧平台还倾心打造数字化“人才发展学园”,广泛链接专业资源、导入精品课程,充分搭建数字化场景,积极营造良好人才生态。
 
 
让数字化改革成为人才服务“增益密钥”
 
数化万物时代,数字化改革已经成为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工具。着眼数字时代人才治理需求,人才工作亟待创新破题、人才服务亟需提质创优。如何加快提升人才服务质效,关键是要用好数字化改革这把“金钥匙”,推动人才工作由技术理性、工具理性向制度理性转变,不断发挥数字生产要素对人才工作的倍增、叠加、放大作用,让人才服务乘上数字化改革这趟“变革快车”,加快实现人才服务的理念现代化、体系现代化和手段现代化。
 
·要从底层逻辑建构,“多跨协同”打造人才服务“新基座”
 
重塑人才服务制度运行的底层逻辑,关键是要找到逻辑重塑的“起点”。
 
“多跨协同”的理念为数字化改革和人才服务深度耦合、整体贯通找到了“结合点”,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逻辑重塑的“起始点”。
 
“多跨协同”是应用场景的多跨协同、服务生态的多跨协同,目的是为了打破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局面,逐步消除管理和服务的边界。人才服务“统”的需求面很广,需要省域市域县域“一盘棋”、需要部门间通力合作、需要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这就决定了高质量的人才服务离不开“多跨协同”的特性、离不开要素之间的紧密配合。因此,要用场景理念,呈现多跨特征、实现协同目的,解决人才服务标准不一致、质效不统一、政策不适配等问题。
 
“多跨协同”主要着眼于底层建构的问题,将具有“多跨协同”属性的重点模块嵌入集成到人才服务各类应用中、落实到具体执行者,加强适配性创新,从而能够拓宽人才服务底座,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贯通,推动人才服务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从基座建构上系统重塑人才服务的“四梁八柱”。
 
·要从供需两侧发力,“全息抓取”细化人才服务“颗粒度”
 
借力数字化改革创新人才服务,核心是要抓住需求分析、供给测算,关键是要用好“全息抓取”这个招法,精准成像、高效破解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相较以往,人才服务是“点到点”的线性逻辑,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回溯需求,但往往造成人才服务触达不精准、难感知、同质化的问题,产生了大量冗余但具有实用价值的服务数据和信息。
 
“全息抓取”精准聚焦数据流、业务流、要素流的瞬时信息,通过数据的自动转运、精准抓取,找到供给侧、需求侧的“变量”,及时捕捉人才服务供需两端的波动变化,进而分析形成当前人才服务需求的“增长点”和“退坡点”,这就为更好服务人才提供精准的政策补给、服务供给。
 
“全息抓取”的理念手段在“人才码”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各地“人才码”应用还大量停留在信息登记、身份确认等低层次技术应用上,一旦用好“全息抓取”,就能够在“人才码”的一码互认、一码集成、一码畅行、一码供给等领域提供精准服务,全面细化要从数据要素增益,“全量归集”提升人才服务“感知度”。
 
要让人才服务可触可感,离不开数据要素的“全量归集”。数据和其他资源不同,可以反复使用,而且越用质量越高。
 
人才服务数据包含的类别很广,大体可分为集成在“人才应用”上的人才信息、政策兑现、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归集在“人才码”上的场景消费、旅游优惠、交通出行、扫码植入等,这些数据“单条暴露”并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一旦实现“全量归集”、加快“云上服务”,就能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的感知度。“全量归集”要做的就是对现有人才服务门类和需求进行精准划分、化整为零赋予数据标签,通过数据标签实现人才服务的精准触达。
 
“全量归集”对“人才云”的推广和使用具有“放大器”的作用,要探索在“人才云”的数据端口植入“以数据自动沉淀为主、人工采集为辅”信息采录感知网,不断健全完善人才服务数据回流和治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服务数据归集、流通、开发、利用,提高数据供给质量和响应速度。同时,数据安全是不可忽视的“红线问题”,人才服务数据本质上是人才信息、而不是服务数据,与人才要害信息关联度高、读取容易,因此更应守牢数据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