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协会
人才服务
我的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人才服务 >
人才工作这十年·山东
发布时间:2022-10-21 16:00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人才工作这十年·山东

 
 
 
近日,山东省陆续举行“中国这十年•山东”及“山东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中提到,山东重点提出和实施了“十大创新”,坚持第一资源理念,服务“人才兴鲁”战略,近年来人才活力不断释放。一起来看。
 

重点实施“十大创新”

 
第一,加强科技研发创新。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做好加大研发投入、搭建创新平台、培强企业主体、畅通成果转化通道“四篇文章”,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第二,加强人才引育创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抓好自主培养、招才引智、环境营造“三个环节”,让各类人才在山东人尽其才、建功立业。
 
第三,加强营商环境创新。这些年,山东的营商环境有比较大的进步和改善,但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还要通过工作创新,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确保整体水平持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第四,加强数字变革创新。积极融入数字文明新时代,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加码布局“数字基建”,加力突破“工业互联网”,加快推进“数字治理”,通过数字变革来引领全面转型。
 
第五,加强产业生态创新。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塑造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我们主要围绕“雁阵形”产业集群,深入实施“链长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第六,加强要素保障创新。强化政策协同,在市场化交易、差异化配置、内生性挖潜三个方面发力,以新思路新举措,打破要素“天花板”,换来发展“一片天”。
 
第七,加强民生改善创新。主要针对“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推出创新思路和举措,比如我们今年推出的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等行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第八,加强风险防控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通过创新,更加及时有效地防范化解好各类风险隐患,坚决守牢底线。
 
第九,加强文化宣传创新。一方面,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在文化“两创”上下更大功夫,提升文化创造力、传播影响力。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创新,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十,加强推进落实创新。重点完善形势分析、信息共享、“四进”、考核等机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凝聚形成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使用周转编制,保人才引育

 
服务“人才兴鲁”战略,建立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户,省级统筹事业编制1万名、16市统筹8000名,支持满编超编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全省使用周转编制引进高层次人才2800余名。
 

明确省级周转编制使用范围

 
省委组织部等8部门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管理办法中确定的顶尖人才,以及其他五个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涵盖了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以及相当层次的人才。同时,为支持市县人才招引工作,明确各市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正高级职称人员,或者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岗位急需紧缺专业的硕士学位人员,均可申请使用省级周转编制。
 

放宽使用条件加大编制保障力度

 
鼓励省属高校与相关市,按照共引、共享、共用、共赢的原则,联合引进高层次人才,人事关系落在市县事业单位的,可申请使用省级周转编制。为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领军作用,明确市县按照有关规定,安排高层次人才通过帮扶企业、挂职锻炼、离岗创业等方式,主持或参与企业技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工作的,可申请使用周转编制,继续将其纳入原单位实名制管理,解除高层次人才来鲁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创新人才服务管理相关政策

 
使用省级周转编制的高层次人才,在职称考评、岗位聘用、管理使用等方面,适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按照离岗创新创业有关规定到省内企业、社会组织工作的,周转编制使用期限为3年,到期后高层次人才选择留在企业、社会组织工作的,办理事业单位离职手续,周转编制予以收回。
 

简化周转编制申请使用程序

 
省直单位申请使用周转编制,直接由省委编办核准。市县使用省级周转编制,可根据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及时申请。对急需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建立用编、入编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随申随办、限时办结。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2018年,山东省卫健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等8部门印发《山东省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以来,山东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层医疗机构及人员总数分别达到8.21万个和35.58万人,较2018年分别增长4720个和2.44万人,每千人口基层卫生人员数达3.52人,乡镇卫生院医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村医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到2015年的2.7倍。
01

落实五项措施

全面优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构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政策框架,全省16市均出台了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11个市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出台了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文件。
 
优化基层卫生人才招培机制,推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建起医共体内人员双向流动、双向交流机制;自2017年起逐年分批扩大公费医学生培养规模,为基层适用性人才队伍提供稳定来源。
 
激活基层卫生人才使用机制,设立基层卫生高级职称,打破基层职称晋升“天花板”;实施“齐鲁基层名医”人才工程,提高基层人员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每年选派500名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全国首创选派“业务院长”精准帮扶基层,五批累计选派1800余名,较短时间内填平基层发展不平衡洼地,相关做法被国家充分认可。
 
全力筑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在全国率先落实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优化乡医队伍结构。
02

推进三项行动

实现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扩容提质
推进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行动,省委发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行动,省政府出台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人才招培机制,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行动,加快人员配备、基础设施、仪器准备和职能落实“四个标准化”,全省公共卫生人员数量较疫情前增加近40%,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85%以上。
 
推进公共卫生人才提升行动,加大公共卫生学科骨干培养,每年选拔30名学科带头人和50名学科骨干;建起“1+2+N”培训模式,优化公卫医师规范化培养机制。
03

实施三个试点

加快基层公卫复合型人才培养
实施疾控机构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制度,全省累计聘任首席专家297名,强力推进公共卫生高端人才发展,指导带动基层卫生服务“能医善防”。
 
实施医防融合试点,在疾控中心建起“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试点办公室,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防融合服务;建起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人员流动机制,通过科研联合、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共同开展复合公共卫生人才培养。
 
实施基层公卫医师试点,通过“县管乡用”等方式,为乡镇卫生院配备1-2名专兼职公卫医师,目前全省累计选派基层首席公卫医师5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