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力资源交流服务协会
人才服务
我的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人才服务 >
【智汇齐鲁 创赢未来】山东:让技术工人有奔头、长本事、得实惠
发布时间:2022-11-21 10:01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智汇齐鲁 创赢未来】山东:让技术工人有奔头、长本事、得实惠


编者按
第二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即将盛大开幕,为持续推介山东人才创新发展环境,“人才山东”开设【智汇齐鲁·创赢未来】专栏,从人物、政策、活动等各个方面,多维度展示山东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山东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基础最为雄厚、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的省份,是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条”,瞄准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深化技能人才培育、引进、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了平台。
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50万。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0人,全国技术能手673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让技术工人“有奔头”
 
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劳动者职业技能不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些企业存在大量岗位需求,却找不到合适的技能人才。“有人无事干”与“有事无人干”的现象并存,“技工荒”已经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
作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型劳模人才的一面旗帜,王树军从一名普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维修工人,并逐渐成长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国内填补高端装备技术行业空白的装备先锋。不久前,得益于省里的好政策,王树军被评聘为企业特级技师,与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从修设备到改设备,再到造设备,高技能人才队伍在各方资源的支持下实现了华丽蜕变。”王树军表示,自己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各级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支持就像“阳光雨露”,让技能人才心无旁骛攀登科技高峰,也成就了无数技能人才的“茁壮成长”。
为解决长期以来技能人才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等“急难愁盼”问题,山东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形成纵向有阶梯、横向可贯通的人才路径,全面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生态。在纵向上,在全国率先建立特级技师制度,并按照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待遇,实现了职业发展与待遇地位“双提高”;在全国率先打破技能人才参加事业单位招聘限制,允许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并享受高校毕业生的同等权利。在横向上,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独木桥”,率先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双向评价“贯通通道”,高技能人才既可以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也可以参加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贯通互评领域已扩大到8个职称系列。
 
聚焦职业技能培训,让技术工人“长本事”
 
这十年,山东技工教育影响力不断扩大,技工院校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培养水平、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走上世界技能舞台,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引导更多劳动者尤其是青年一代走技能学习、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21年,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82所,其中技师学院46所,高级技工学校32所,技工学校104所;全省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75所,16市都有1所以上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2021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超过16万人,在校生达到40万人。技工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名,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名。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全省每年新增的高技能人才中有一半来自于技工院校。同时,各类技工院校承担着社会各项技能培训任务,年培训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技能人才约40万人。
产教融合、集团办学。把技工院校集团化发展作为深化产教融合、引领技工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技工院校和企业相互之间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打造紧密型利益联结体,促进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受到人社部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对接市场、灵活办学。进一步增强技工院校办学自主权。瞄准省委重大战略,服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开办新专业。自2018年起,为发挥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对接市场灵敏度高的优势,将学校专业设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鼓励学校在高端智能制造、高端化工、高端海洋产业等领域,紧跟企业需求,快速反应,灵活调整新设专业科目,提升服务能力。组织实施技工院校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支持建设34个与现代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群,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服务企业、深度融合。技工院校在校内普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技师学院(高级技校)重点专业都与5家以上的国内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实现校企对接零距离。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由企业主导,联合技工院校对新入职技能岗位员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对企业给予每人每年4000—6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目前,全省培养新型学徒已超过8万人。
竞赛引领,提升办学水平。大力支持技工院校围绕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的选拔、集训参赛工作,全面对接世赛标准、对接世界技能发展水平,着力竞赛成果转化,带动技工院校跨越发展。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山东技工院校培养的选手获得1枚金牌和1个优胜奖,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2020年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山东技工院校培养的选手获得3枚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和55个优胜奖,取得奖牌总数第4名、团体总分第5名的好成绩。
 
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让技术工人“得实惠”
 
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相衔接,山东着力构建待遇、荣誉等全方位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技能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滨州,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企业达到了403家,评价技能人才3.5万余名,直接让山东鲁北企业集团产业技能人才占比由14.5%上升到72%,也让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张亚南仅用两年就实现了从高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跨越。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创新实施,不仅畅通了优秀职工上升通道,还满足了企业所需的人才资源,实现了结构性突破。
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由企业自主制定考核方案,自主确定评价范围,自主设置职业技能等级,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提升技能人才待遇的重要因素,全省53.2万技能人才取得企业评价的技术技能等级,享受到相应的福利待遇。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制定发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体现技能价值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技能岗位工资价位发布机制,连续5年发布50个技能岗位工资价位信息和不同岗位等级工资价位,引导企业提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
提升技术工人社会地位,山东把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山东惠才卡”保障范围,给予子女就学、住房保障、职称晋升等优惠政策,享受29项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加大优秀技能人才表彰力度,已遴选产业技能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4名、齐鲁首席技师1806名、山东省技术能手3125名。对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分别给予6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山东将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壮大行动,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生态,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力争到2025年,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80万人以上,为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梅建华表示。